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决议:缩小三个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

  “共建、共享、共富”:重庆大步迈向“共同富裕”!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主旋律。“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用正式文件形式表达出来,标志着重庆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的决议中写道:坚持“共建、共享、共富”,着力解 决效率与公平相脱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构建增长极、经济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中同步缩小三个差距,建 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重庆率先在全国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无疑是实践全心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伟大壮举。然而,实现“共同富裕”绝不是一个简 单空洞的口号,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包涵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必须要有“共建、共享、共富”具体形式;就是要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 相脱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
“共建、共享、共富”是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实 践与“共同富裕”实现,离不开“共建、共享、共富”的实施来达到其目标。在“共建、共享、共富”的关系中,共建是前提,是基础;共享是核心,是关键;共富 是归属,是落脚点。没有共建,就谈不上共享,更谈不上共富;没有共享,共建就会没有热情和动力,共富也会成为空话;没有共富,共享就会落空,共建也失去了 目标意义。
践行“共建、共享、共富”,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就是要切实解决效率与公平相脱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这既是要解决处理好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这三个差别。切实做到分配公平,城乡一体,让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践行“共建、共享、共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相统一;坚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不断提高劳动分 配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优化分配结构;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创造条件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坚持统筹城乡,振兴“两翼”,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坚持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加强系统设计,注重综合配套,构建长效化推进、科学化考核的制度体系。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 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我们相信,在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重庆人一定能在“共建、共享、共富”实践中建成“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
  参见(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的决议 2011年07月22日 07:39:59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2011年7月21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1-07-22 08:24:36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7月20日至21日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和讨论了薄熙来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深入研究并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会议认为,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是一篇重要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作出了“五个必须坚持”和“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 到讲话精神上来,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会议指出,“共同富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党的本质属性,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直辖以来,中央交办重庆“四件大事”和确定的“314”总体部署,都包含着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历届市委、市政府带 领全市人民费尽移山心力,为改善民生、缩小三个差距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坚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五个重庆”,实施“民生十条”,开展“唱红打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促进共同富裕奠 定了良好基础。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会议要求,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共建、共享、共富”,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相脱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构建增长极、经济中心和内陆开 放高地中同步缩小三个差距,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反对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相统一; 坚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不断提高劳动分配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优化分配结构;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创造条件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坚持统 筹城乡,振兴“两翼”,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加强系统设计,注重综合配套,构建长效化推进、科学化考核的制度体系。到 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基本 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会议确定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 150万个,有效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积极稳妥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成2500个农民新村,利用“地票”交易制度等办法盘活农村资 源。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2年消除绝对贫困,3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5年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实施两大“关爱行动”,使130 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发挥公有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建成4000万平方 米公租房,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大幅减少住房支出。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实行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价格上涨“双联动”,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5年投入3000 亿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把31个远郊区县城打造成区域经济中心,建设500个现代化小城镇,尽快缩小“一圈”、“两翼”间 的差距。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科学地谋划发展,把缩小三个差距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为重庆人民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努 力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对于推动重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 筹发展的直辖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我们在历届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以 “314”总体部署为总纲,坚持走民生导向之路,建设“五个重庆”,实施“民生十条”,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展“唱红打黑”,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 乡统筹一体化,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探索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只有做到“四个坚持”,才能经受“四个考验”、避免“四个危险”。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决定,把缩小三个差距作为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重要突破口,走民生路、念共富经,努力促进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要求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共建、共享、共富”,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 相脱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构建增长极、经济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中同步缩小三个差距,建成全面小康社 会。

  ——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反对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相统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公有制 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缩小三个差距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加劳动收入的同时,努力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 众特别是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坚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鼓励创业兴业,促进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坚持统筹城乡,振兴“两 翼”,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综合配套,搞好系统设计,构建长效化推进、科学化考核的制度体系。

  ——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 右,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1、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有效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努 力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通、低物业成本的投资环境,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采取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 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自主创业,发展微型企业,力争大中小微企业发展到50万个。简化审批手续,打造一 批创业街,繁荣夜市经济,力争个体工商户达到150万个。以笔记本电脑和离岸数据处理为重点建设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 工医药、材料轻纺等支柱产业,工业新增就业岗位150万个。建设内陆地区金融高地、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180 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严格贯彻《劳动法》,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提高全社会就业质量。

  2、积极稳妥地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加快缩小城乡差 别。以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新生代为主体,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形成科学有序的转户常态机制,形成转户人口30%到主城、30%到区县城、 40%到乡镇的分布。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对自愿转户进城的,严格实行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确保转户居民同等享有市民待遇。对 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严格按照市场规律,依法确保转户居民退地权益。

  3、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鼓励农民按照自愿原则以承 包经营权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量化确股,让广大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政府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支持,推进农工商一体化、产 加销一条龙,发展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大力完善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使农民获得更稳、更高、更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 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的规模和范围,完善权益评估、风险补偿、资产流转等配套政策,落实政策性担保、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引导商业银 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办“三权”抵押业务,增加基层网点,为农民提供便利、高效、实惠的融资服务,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

  4、建成2500个农民新村,利用“地票”交易制度等办法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 求,统一规划,重点依托撤乡并镇后的乡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集约利用土地,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农房 品质和市场价值。引导农民到新村和小城镇集中居住。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和转户居民退出房屋交易试点,大幅增加农民财产及财产性收入。完善“地票”交易 制度,确保净收益的85%直补农民,15%划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5、2年消除绝对贫困,3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并实行动态扶贫开发机制。根据现有贫困村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加快整村脱贫与连片开发,推进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探索教育移民和就业移民,开展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党政部门的对口脱贫行 动,把“先富带后富”的要求落到具体项目上。加大对贫困区县转移支付力度,力争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按照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30%的比例,动态确定农村贫困人口并进行扶贫开发,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6、实施两大“关爱行动”,使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进一步培养照顾好农村 留守儿童,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扎实推进“爱心午餐”、“蛋奶工程”,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引导社会资 源参与留守儿童培养,推行“代理家长”,确保下一代健康茁壮成长。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建立农村困难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机制,区县要根据需求建设标 准化养老院,动员各种力量开展一对一的“孝心儿女”帮扶活动,使全市空巢老人老有所养。

  7、继续坚持“国进民也进”的原则,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 于民生。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继续发挥国有企业在全 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民生等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国有资本收益的30%上缴财政,用于民生,服务 社会,充分体现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的社会属性。公有制企业要加强民主管理,切实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适度扩大社会股份,惠及更多社会成 员。探索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优先上市等措施,鼓励新设立企业采取职工持股、股份合作制等方式。缩小劳资分配差距,建立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 机制,规范国企管理层薪酬,普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不得低于管理层薪酬增幅。

  8、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大幅减少住房支出。建设、营运、管理好公租房及 其配套商用服务设施,为200万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住房困难户提供住房保障。合理布局公租房,完善交通、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服务功能,方便 群众日常生活。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全面落实“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举措,综合运用规划控制、土地调控、信贷财税等手段,力争 房价增幅不超过经济增幅和城镇职工平均收入增幅。

  9、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 润、高管薪酬“三挂钩”,按上年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工资的30%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挥各类企业工会、职代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建 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稳步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调整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调节功能。加强税收调节,完善个人所得税征 收方式,深化房产税改革试点,争取财产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改革试点。减轻普通劳动者税负,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完善公共财政体 制,坚持把市级财政一般预算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

  10、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不 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把最低生活保障放在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先位置,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城乡低保群众、五保人员和优抚对象的生活保障标准的正常增长机 制,增长幅度分别与上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同步。同时,建立物价联动机制,在物价上涨期间对困难群众实施动态价格补贴,确保城乡低收入者实际生活水 平不下降。

  11、5年投入3000亿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保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 总值4%的比例,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等化,建成1000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万个村卫生室,逐步提 高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减轻患者医药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村级基层文化、体育、村邮站等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更高水平 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各类社会保险全市统筹。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确保人均水平高于全国。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将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至 1.5倍以内。

  12、把31个远郊区县城打造成区域经济中心,建设500个现代化小城镇,加快缩小区域差距。以交通互联、产业 互动、功能互补为重点,着力构建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特色中心镇联动发展的大都市连绵带。加快实现高速公路“4小时重庆”,国省道连接80%的 乡镇,铁路覆盖80%的区县。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31个远郊区县城功能提档升级,建设区域性、专业性公共服务中心,打造500个产业坚实、功能齐全、 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加大对“两翼”和贫困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区县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提高到10万元以上。优化“圈翼”区县对口帮扶,市属国有企业 集团在融资50亿元帮扶“两翼”区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再融资50亿元,加快“两翼”工业化进程。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资源利益互惠共享。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科学地谋划发展,更加务实地改善民生,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数,为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缩小三个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 专家访谈

公平和效率是辩证统一的

专访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炳炎

重庆正尝试解决一个世界性难题:分好蛋糕。

如何理解“分蛋糕”的迫切性?重庆应该如何“分蛋糕”?

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的创立者李炳炎。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需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曾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1992年12月,邓小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谈道:“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

就当下而言,邓小平的警示以及重庆的实践,意味着什么?

李炳炎认为,就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不公正问题最容易在两个时期突出体现:一是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时,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只能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出现了“羊吃人”现象;二是在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时,最容易出现权钱交易。

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俄罗斯有36位亿万富翁,其中33位集中在莫斯科,世界上没有任何城市会有这么多亿万富翁,就连纽约也只有31位亿万富翁。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这种转型交织在一起,任务繁难,矛盾错综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就需慎而又慎,也就需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更为迫切。

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中央历来重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在其论述中,就曾多次阐明了共同富裕的思想。早在2006年,中央政治局就曾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问题。

以公平为基础来追求效率,不是不要效率。一旦公平,效率更高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重庆强调,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只有蛋糕分好了,蛋糕才能做得更大,其内在逻辑是:承认效率重要,但同时更强调公平。

公平和效率,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在李炳炎看来,一旦公平,效率更高;产生不公平,就会降低效率,公平和效率是辩证统一的。

李炳炎所谓的公平不是指绝对公平,而是强调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只有做到这样的公平,广大群众才心里舒坦,积极性才更高。

以公平为基础来追求效率,不是不要效率。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一起来干,产量可能翻几番。“只要产品能卖掉,原料能进来,工人肯干,利润就会更高——那还有什么束缚呢?大家一起干,效率一定更高。”李炳炎说。

人们之所以认为公平和效率是相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现行的工资制度。

“马克思讲利润和工资是对立的关系时,‘利润’特指代表资本家的利益,工资代表工人的利益。工人的工资越高,企业或企业家获得利润就越低,所以这两个是始终对立的。如果将企业的净收入分成国家、企业、工人所得这三部分,就能实现利润和工资的同步增长。”李炳炎说。

而按照李炳炎创立的“社会主义分 享经济”理论,工资不计入企业成本,以净收入分成制取代工资制。企业的净收入可划分为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三部分,该理论否定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中的工资范畴和利润范畴。按照这一理论,企业的净收入等于销售收入减去物耗成本,然后企业净收入将由国家、企业、工人共享,国家、企业、工人三方签好 合同,约好分成比例。这样一来,公平和效率统一,可使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动力驱使下,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真 正意义上的利益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炳炎提出“分享经济”理论的多年后,美国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L.威茨曼也提出了类似观点。

在不久前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俗称 麻省大学)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就“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展开讨论。一位美国学者问:李教授的理论和重庆的实践有什么不一样吗?李炳炎的回答是: 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都一样。重庆提出缩小“三大差距”,提出“民生十条”,其本质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分享经济”为重庆的探索找到了理论 支撑,而重庆的探索又为“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找到了实践支持。

第二次分配往往力度不够,第三次分配往往是杯水车薪,应着重在一次分配中解决问题

当下,如何真正做到公平和效率的辨证统一?

李炳炎认为,所谓共同富裕,就是让大家都富起来,消灭贫困,消灭剥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李炳炎有八招。

首先,注重保持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当下,中国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仍然是主体,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内的公有经济,要占国民经济的60%以上。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研究了 2005年的统计数据:首先,我国资本中公有资本占53%,私有资本占47%。但是,公有资本下降快,私人资本上升快。第二,公有企业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 的39%,非公企业的职工占61%。第三,国民生产总值中,公有企业占39%,非公企业占到61%。“这一格局就绝对不是公有制占主体。”李成瑞说。

第二,强调就业优先发展战略。要 扩大就业,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现在,穷人穷,就穷在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这就要求把就业放在第一位,政府要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能劳动的人安排就业。 中国不只是发展尖端技术,发展尖端技术需要的人少,应该还要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找准国际市场。

李炳炎的儿子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他发现,美国的劳动力价格很高。理一个发,相当于人民币300元;买一张木头床,价格就相当于一辆汽车,而且搬运费很贵。

“发展人工为最大成本的生产活动,中国具有优势。有经济学家说,在生产的价值中,技术很重要,但是劳动比技术更为重要。不要把劳动力看作不值钱的东西。”李炳炎说。

第三,改革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 序。在这当中,要提高所得税起征点,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美国就有高消费税,你要住高档别墅,就收你很多的税,让你住不起。”李炳炎说:“政府把这 部分钱用税收方式收走,用来资助穷人,发放养老金。此外,按照‘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原则,实现利润和工资同步增长。企业绩效考核不能只看利润,更要看工 人的收入增长。”

有人讲,效率由第一次分配来解 决,公平由二次分配来解决。就是说,企业不要管公平,就是要效率,政府来调节公平问题。李炳炎认为,第二次分配往往力度不够,政府的财政也不宽裕。还有的 说有第三次分配,就是富人捐助,但这往往是杯水车薪。“我的观点是,应着重在一次分配中解决问题”,李炳炎说。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值得中国参考的是西欧——尽管他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农民太苦,要提高农民收入。重庆的两翼农户增收、发展微型企业等举措,便是很好的实践。

第六,加强法制建设,狠狠整治违法乱纪行为。

第七,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调节这些行业的收入。

第八,缩小地区差别。中国城乡差别大概1比2或3 。地区差别,东部的上海和西部的内蒙,差别是很大的。怎么办呢?就要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扶持。

记者 周季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