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迪:(二十一)追求真理需要不畏权势(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还是修正主义的破产?

 来源:当代思潮2001年第5期

作者:闻 迪

(接上期:2001年第4期) 

追求真理需要不畏权势(上)

 追求真理需要冲破各种权力的束缚。

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他就否定了天主教会所维护的地球中心说,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制裁。但是,他的"地球仍在运转"变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名言。

另一位意大利人布鲁诺,为捍卫和宣传哥白尼的学说,遭致教会的长期迫害,最后在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火刑柱上。

布鲁诺珍惜自己的见解,胜过珍惜自己的生命。当宗教裁判所宣布判处他死刑时,他回答说:"你们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惧",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后来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可宝贵的传统。

马列主义探索的是真实的知识,它欢迎论争,不怕论争,并在论争中不断地发展自己。

由哥白尼所发展了的日心说,是在十六世纪初提出来的。这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由此,才会有伽利略的星体沿着圆周作惯性运动的思想。由此,苹果落地使牛顿有非同一般的顿悟,使他能够完成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内的一次物理学的大综合。

米开朗基罗死伽利略生,伽利略死牛顿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的兴起,科学革命,欧洲在从达·芬奇出生到牛顿去世,即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初年,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确是一个需要巨人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文明超过了东方文明,开始了它"独领风骚五百年"的行程。

我们东方人不应该忘记,在此之前的漫长世纪里,东方文明在整体上是领先于西方的。就像一些西方人所说的,"当我们的祖先还在山洞里生活的时候,你们的祖先已经在吟颂优雅的诗句了。"


在五百年前就认为地球是太空中围绕太阳旋转的星球,这需要空前的想像能力。那时中国的读书人,依然满足于"天不变,道亦不变","天圆地方",这样一些不言自明的格言之中。

没有迹象表明,近代科学能由中国的知识分子产生出来。这不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问题,中国的劳动人民有着当时世界上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中自然哲学的贫乏,脱离生产实际,限制着他的理论思维能力。如果不善于理论思维,再多的经验事实,也不能达到理论科学的高度。


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另一个缺陷是对权力的顺从。

是顺从权力,还是追求真理,这是不同的思想境界。

权力不能代替真理。

当权力代表了偏见、愚昧、贪婪、邪恶时,正直的人起码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不能为了私利,随其流而逐其波。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束缚之中。"这种束缚往往是来自偏见和权力。


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十九世纪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特别是在十九世纪的后半期,当欧洲的科学、技术、工业、农业、交通、通讯以及军事武器的发展,使得欧洲人认为他们的文明和生活方式比别人的要优越,因而发动侵略扩张的新浪潮,准备重新瓜分世界的时候,清王朝不仅已经度过了盛世,而且它的最高权力正巧落在一个没有多少长处却有太多短处的千古小妇人手中。

小人当道,必然出现腐败无能的政权,从而堵塞了国家的发展前途。

十九世纪后半期,尤其是后三十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代。在这三十年内,欧洲人扩大了一千万平方英里的有着一亿五千万人口的殖民地,并从东到西控制了亚洲。

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国力的下降,造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所处的被动局面。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种国力下降的局面才得以彻底扭转,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复兴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但是,除了清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这个因素之外,中国知识分子对这种腐败权力的顺从,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在鸦片战争发生的时候,英国每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为2500吨,这个数字上升到1880年的6000吨。

鸦片战争一仗,暴露出了中国的全面落后,政府和国家机器,士大夫和老百姓都没有跟上时代。

二十年后英法联军打进京城,火烧圆明园。

又三十五年后,中国被日本所打败。

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将近六十年,中国仿佛睡了一个大觉。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就已经认识到,造成中国长期守旧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士大夫过于精明,太善于爱惜羽毛,保护自己,不愿多事、不肯大声疾呼的缘故。

像林则徐这样的知识分子,有能力又身负重任,对天下大事是大体清楚的,然而,除了为官清正之外,对事关国家前途的问题也还是采取了不愿多事的消极态度。等到康有为、谭嗣同等出来大声疾呼的时候,大清国已经很难救药了。


有一种不大容易看见的权力,财产的权力。

在美国,表面上所有的大众传媒都是自由的,政府不来干预。在这种表象之后,是所有"自由的"传媒的高度统一,其统一程度往往超过所谓的"集权国家"传媒的表现。

是谁来保证做到这种统一的呢?就是财产的权力。

在三十年代,美国因为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而且罗斯福新政几乎毫无作用,在1938年生产又退回到1935年水平,失业问题无法解决,因而使得多数知识分子倾向社会主义。

但是,因为所有的报纸、电台都在资本家的手中,它们发出来的声音都是反对社会主义的。

传媒掌握在那个阶级手里,它就为那个阶级说话。

从统计平均的角度来看,传媒的观点只能是传媒所有者的观点。

在雷日科夫当政的后期,他领导的政府不停地受到传媒的攻击。其原因就是当时的传媒已经先于政府倒向了资本主义。


在美国,财产的权力无处不在。美国的左派知识分子,深感在这样的文化中,要当一个左派知识分子有多么困难。

马克思主义者、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在五十年前不得不辞去他在哈佛大学的教职。他所创办的《每月评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刊物,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历程。他在接受一次专访时说:"我总是感到,那些一开始就是激进派而且有心保持这个立场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当遭受到真实世界的实际压力的时候,他们在很多方面处在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景况之中。所以,他们随着机会走,很快他们就依据实际可能,调整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包括政治价值和爱好。"

斯威齐先生理解这种困难,他认为可鄙的是,有的人不仅随波逐流,而且为了谋取职业而出卖朋友和同观点的人。

他说:"这是美国文化的问题。它不是极权主义的,这只是从这个词被用在政治的或流行的说法中来讲的,但是,从某种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极其厉害的极权主义。你不能又要生存又保持自我,并认为在这个特别的文化中还能获得成功。他们所使用的保持控制和排除那些不吃这一套的人的手段是很微妙的,但很有效,非常有效。(《MonthlyReview》,Vol.51,May1999,P41—42)

斯威齐先生不久前刚度过九十岁生日。在这样的高龄仍然坚持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大写的人。


追求社会主义的真理需要冲破私有观念的束缚。

自从苏联演变以来,中国海内外向往资本主义的势力试图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复辟的步伐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其表现之一,是利用各种机会,一方面尽情地丑化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竭力地美化资本主义。这样一来,历史就被他们歪曲到难以理解的地步。例如,他们反复宣传以下两个观点。

其一,共产党政权就是封建专制,其苛政猛于外国侵略者。甚至声称"中共建政五十年来带给人民的痛苦,比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压榨更深更切"。

其二,公有制效率低下,无法把国家搞强大。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来的经济停滞不前,以至于会输给资本主义国家。当他们谈论资本主义的时候,仿佛它就是一个和谐、平等、人人互相尊重、经济蒸蒸日上的理想社会。


这种见共就反的态度实在不足取。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说过:"不管采取什么政府组织形式,只要管理得好,国家就可以繁荣。我们看到一些民族在专制君主的统治下富强起来,但也曾看到一些民族却在人民会议制度下衰落下去。"

他这种分析的态度才值得效法。社会主义运动在二十世纪取得过不可磨灭的建树。实际上,一直到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处于退守态势。


如果社会主义制度是那样的罪恶无能,全世界的右派不是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让我们略为考察七十年代初发生的几件事。1.1971年,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所体现的第三世界的兴起。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3.1975年,美军兵败越南,美国出现"越南综合症",美国因国力相对下降不得不全面退守。


围绕这三件事,可以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右派的宣传很难回答的。

1.如果不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威望提高,美国围堵中国的政策会遭到失败吗?

2.是什么原因,使立国不久的新中国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拥护?为什么富甲天下的美国反而不能?

3.美国不是最信守反共的道义责任吗,它为什么突然抛弃了老朋友蒋介石?

4.尼克松总统费尽心机到中国"朝见毛泽东",除了美军兵困越南需要中国帮助解脱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打算?

5.尼克松为什么企图联合中国去对付苏联?

6.在1962年古巴危机时,美国仍拥有对苏联的战略武器优势,十年之后,美苏之间达到了均势,美国能够容忍一个像苏联那样强大的国家吗?

7.美国出动了五十多万军队,为什么仍然无法赢得越南战争呢?

8.美军兵败越南,是一次带有战略性质的大失败,在美国国内留下的伤痕深重,被迫重新调整国际战略。亚非拉美那些依附美国的政权,万一失去了美国的保护,前途不堪设想。社会主义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除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9.美国退处战略守势之后,社会主义运动非但没有进一步前进,反而迅速走上了下坡路,直至发生苏东巨变这样的战略性大失败,除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思索以上的问题,就不会被右派牵着鼻子走。

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有很多值得回首的往事。它所遭受的巨大挫折,是不能简单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上去的,尽管这种制度在体制方面存在着各种不令人满意的毛病,因而要通过改革加以完善。

试想,当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之后,他的儿子挂冠而去,两年之后,查理二世宣告复辟,克伦威尔的共和国呜呼哀哉。可曾有人会把王政复辟归结到克伦威尔的共和国没有生命力上去么?

不难想像,就像克伦威尔的共和国能够反复重建一样,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也可以而且必定会反复重建,直到它变成一种稳定的制度。

2001年第5期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林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