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9 来源:科技日报
杨振宁: 过去120年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从基础科学开始 9月9日,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立科学院(Leopoldina)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双边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幕。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作了题为“科学与未来”的主旨报告。 为了聆听杨振宁的报告,不少学生提前3个多小时就来排队。报告开始前,虽然他还没有走上讲台,但听众席早已响起热烈的掌声。不一会,今年97岁高龄的杨振宁在校领导的搀扶下,手持拐杖,走上讲台,他精神很好,笑容满面。 在过去的120年里,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杨振宁在报告中指出,这些革命性的变化源于三种新技术:电的使用、电磁波的使用以及现代计算机。 从灯泡、烤面包机到5亿瓦特的巨型发电机,人类再也离不开电了。广播、电视、光缆、因特网、智能手机等等也都离不开电磁波。 而这两项新技术都源自于简单的实验。 正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预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麦克斯韦大约于1855年开始研究电磁学,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思想之后,坚信法拉第的新理论包含着真理。于是他抱着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的愿望,决心把法拉第的天才思想以清晰准确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 1873年,麦克斯韦的《论电和磁》出版,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麦克斯韦也被普遍认为是对物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麦克斯韦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我想知道,在这个重大的发现之后,他是否在祈祷中请求上帝宽恕,因为他揭露了上帝最大的秘密之一?”杨振宁打趣道。 第三项给世界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新技术是半导体的发明产生现代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是由17,468根真空管(电子管)、7,200根晶体二极管构成的大型机器,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 而后,在基础科学中有一个奇妙的发现:半导体。它被用来缩小电脑的尺寸,从IBM 701到个人电脑,再到笔记本电脑,最后到智能手机。“半导体的发明是基于基础物理学的一场革命。”杨振宁强调。 报告中,杨振宁专门提到了量子理论。他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量子理论也适用于未来的科学。最后,杨振宁总结道:“因此,过去120年科学的伟大成就都是从基础科学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