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戴还是不戴口罩?BBC驻美记者的纠结

2020-3-26 08:27| 来源:BBC |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3日宣布因新冠病毒疫情而进入全国紧急状态时,我和几十位记者一起在白宫玫瑰园的记者会上见证了这一刻。

  那天风和日丽,温暖宜人,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木兰花香。记者们一边晒日光浴,一边等总统上场讲话。

  我却感觉很不安,甚至可以说,如坐针毡。因为,我戴了口罩。我不确定其他人会做出何种解读。“他们会不会以为我生病了、把我赶出去?”我默默心想。

  在那个近百名记者和官员出席的白宫记者会里,我是仅有的三个戴口罩者之一。不晓得是不是巧合,我们仨都是华人记者。

  意料之外的是,我们居然成了新闻。不少推特用户发现了没人戴口罩的现象,他们还指出,美国政府建议民众社交疏离(social distancing),但这个记者会却反其道而行。记者席密密麻麻坐满了,周围还围了几圈摄影记者与白宫官员。

  在新浪微博上,中国网友对这么多记者聚集,还不戴口罩,表示深感震惊。一个留言写道:“哇,这些记者工作真是拼上性命了,简直是‘战地记者’。” 

 近日,针对戴口罩的东亚裔人的骚扰事件越来越多,对其不利的种族歧视和排外情绪在全球各地都有出现。有一些案例,离我并不遥远。BBC华盛顿分社的一位华人同事,在上班的途中戴着口罩。一个陌生男人走向她,朝她大声咳嗽。还有另一位华人同事,在华盛顿市区被喊”新冠病毒”,她当时并没有戴口罩。

  特朗普与其他美国高层官员近日反复称新冠病毒(Covid-19)为“中国病毒”,许多人担心,亚裔在美国面临的歧视会进一步恶化。

  我很幸运,直到目前还没有因为戴口罩或族裔身份而遭遇骚扰。但戴不戴口罩,还是成了我纠结的问题。

  世界各国政府就新冠疫情下佩戴口罩,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指引。美国、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不建议健康的人戴口罩,说只有出现了症状的人,才应该戴口罩。

  另一边厢,从一月中起,中国就要求所有居民,无论健康或染病,都需要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香港政府也建议,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全民戴口罩。韩国、新加坡、日本、台湾政府都曾向居民派发口罩。

  许多医疗专家说,戴口罩防止自身感染新冠病毒的作用有限,但可以有效阻止戴口罩者把自身病毒进一步传播给其他人。

  如今在东亚国家,街上戴口罩者占颇高比例。而在我居住的华盛顿特区,还有美国、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则很少看到有人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戴口罩。

  有的人说,这是文化差异。在东亚,人们早就习惯了因过敏、空气污染等种种原因戴口罩。而在西方,戴口罩通常意味着你生病了,因而就出现了上述的污名化现象。

  在中国,戴口罩来预防传染病,并不是一直以来的“常识”,直至2003年SARS爆发。

  SARS疫情之初,还有很多人看不惯戴口罩的人,认为他们不是病入膏肓,就是谨小慎微。店家不愿接待戴口罩者,怕他们把其他客人都吓跑了。

  直到疫情进一步扩散,人们才纷纷意识到,戴口罩对防止疾病传播、在艰难时期凝聚社会起重要作用。

  关于Covid-19和它的传播方式,我们仍然了解有限。

  近来多个研究发现,感染病毒但不出现任何病症、或只出现轻微病症的人也具有传染力。不仅如此,无病症感染者或许是新冠病毒的最主要传播者。

  考虑再三之后,我决定出门时戴上口罩。我希望,口罩至少增加一点防护,同时它也告诉身边的人,我正在尽力采取各种措施来对抗病毒。

  华盛顿至今有近200例确诊病例。前几个星期走在街上时,我常常是周围唯一一个戴口罩的人。近日,街上戴口罩的人渐渐多了,但也远远不足半数。

  很多人也许想戴,但口罩已全线缺货了。

  我相对年轻、健康,如果我感染了新冠病毒,很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戴口罩不仅可以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还能保护擦身而过的慢跑者和遛狗人、超市收银员、公寓前台接待员……

  有了这层额外的防护,我还可以把脸皮练厚,提升对抗歧视与骚扰的勇气。

  就像农历新年时中国流行的问候语说的那样:百毒不侵。